移至主內容

電影:文化的共鳴

長期以來,台灣國片的困境,除了眾所周知的「長年以來國片市場狹小」(註)因素之外,相較於歐美日等國的影視產業...

解析洪蘭現象:《恐懼之邦》的《奈米獵殺》

近日,知名認知神經心理學者洪蘭教授翻譯的《快思慢想》(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著作),被學者王偉雄抓出諸多誤譯之處,並以「...

【週日想想】《昭和史》的華麗冒險

閱讀半藤一利的《昭和史》四冊,無疑是一次愉快的閱讀經驗。這份講稿改成的著作即使寫的是沉重的年代,但筆調相當輕鬆,讀起來沒有太大的壓力...

法國68年學運之啟示

1968年5月的法國學運對法國現代發展影響深遠,甚至被視為是促成法國社會進行大幅且深層的結構性變革之主要關鍵。有趣的是...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七:民主曾經是個壞名字

在中文裡頭,「黨」這個字往往帶有不好的意思,如「黨同伐異」、「結黨營私」,但是當我們接觸西方民主制度以後,卻說政黨政治是責任政治與民主的基石...

音樂革命家:何塞・愛博魯 (下)

南美洲最知名的二位革命家 和切・格瓦拉(Che Guevara)齊名,被喻為南美洲最知名的革命家:何塞・愛博魯(Jose Antonio...

第三種部落想像─如何切實看待原住民的社會處境(三之三)

無論是「沒有想像」、「汙名化/浪漫化想像」,都無法開展原漢間真實的理解,也無法讓原漢關係的發展有所推進,更無助於促進台灣島內的族群正義...

音樂革命家:何塞・愛博魯 (上)

南美洲最知名的二位革命家 二十世紀,南美洲出現了二位最知名的革命家,一位是本世紀最富理想主義色彩與浪漫精神的——阿根廷醫師切・格瓦拉(Che...

【週日想想】戰爭、「活下去」與善惡責任

對一個生活在四季不分明的亞熱帶國家讀者如我,任何有關春夏秋冬的的主題都挑不起我的興趣。我們其實很難感受舒伯特的「冬之旅」除了蕭瑟之外還想傳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