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部落想像:對原住民和部落的汙名化與浪漫 近年來,除了在教育內容上,越來越有多元文化的視角外,由於1990年代開始政府由上而下推動「社區營造」...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得獎的是……
剛公布的金馬獎入圍名單,4部紀錄片都是台灣導演的作品,有呈現空中攝影的《看見台灣》、尋訪霧社事件遺族的《餘生》、記錄莫拉克災後社區重建的《拔一條河...
當對面的女孩殺過來:無可抵擋的政治語言
黨國在哪裡 《海闊天空》是陳可辛的作品,時代的中國創業英雄,在電影裡活靈活現,橫跨了世代,但是熟悉歷史的人,可以明顯看到陳導跳過了「天安門事件」...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六:聯邦政府與白宮
前回提到美國有問題的總統選制在日後造成憲政危機,不過,這個問題在華盛頓的時代,由於聯邦黨人此時佔多數,漢彌爾頓得以居間安排,因此並未造成太大問題...
政治,社會與音樂的三位一體
政治冷漠是台灣社會長期以來的特色之一,早年在威權體制的白色恐怖壓迫下,使得人民心中住著一個小警總,時時自我審查,並希望離政治越遠越好以明哲保身...
【週日想想】宮崎駿的時代精神
「時代精神」(zeitgeist)的描繪,是後世讀者對於某個時代發生的事情,所能夠嘗試掌握的關鍵。以《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兩種台語,兩個台灣
日前,豬哥亮、陳亞蘭主持的電視綜藝節目《萬秀豬王》,因遭投訴有「性暗示」也就是開黃腔,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處以新台幣60萬元罰金。有評論指出...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五:美國總統,與副總統
前回提到,在約定事後修憲的前提下,美國聯邦憲法總算在13州都通過,但這時美國只是一個紙上空殼,聯邦政府要開始運作,首先得依憲法選出參眾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