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灣與世界】 義式薩拉米之台南香腸熟肉

「全球化」(globalization)讓美味料理手法交相融合、與日俱進,但「在地化」(localization)所保留的美食文化歷史...

魯冰花角色銳變;弱勢的聯想

看到貴刊6 月 11日的〈 苗栗頭屋鄉,這群真正的魯冰花〉,有些傷感外,感觸更多。把此文送給我emails名單中鄉親。有不少人回信...

《逐夢大道》:一步步邁向真正平等的夢

凡是有你我之分的地方,就有歧視的存在,而人類文明的進展幾乎就是一點一滴拔除歧視的過程——即使還看不到終點。剛上映的電影《逐夢大道》(Selma...

【島嶼邊緣】連戰從未背棄過連家

連戰前往中國參加九三大閱兵,對於外界的批評,連戰辦公室發表聲明表示連戰沒有對不起國民黨、沒有對不起中華民國、也沒有對不起國人...

簡單過生活──電影《小森食光》的一點感想

原本以為看完電影《小森食光》之後,很快就會忘了,但是電影中四季分明的景色,悠緩的生活步調,卻一直把我拉回電影中的世界,難以忘懷...

穿透戰後七十的喧囂 ──關於日本內在的凝思

這個八月是二戰終結七十年漣漪激盪的時節。一方面,日本安倍內閣通過安保法制(新安保法)引發國內外議論(內部騷動更甚於國際質疑);另一方面,廣島...

【台灣與世界】 當馬賽魚湯遇見虱目魚湯

美食讓人際沒有隔閡,也拉近文明的距離。而旅行,則是扮演催化味覺與沈澱心靈的觸媒。2006年仲夏在南法蔚藍海岸流浪十多天,讓我愛上「馬賽魚湯」...

無差別殘酷──《蘆葦之歌》觀後感

不久前,「反課綱」與「反反課綱」的爭執鬧得沸沸揚揚,其中慰安婦的部份更因課綱微調時增修「被迫」二字,引來慰安婦自願與否的爭議。《蘆葦之歌...

李登輝的同代人──九位小說家筆下的亞細亞孤兒(下)

作為對照,也是有一心向著中國的知識份子,如同戰爭期間的胡太明一樣。王詩琅的〈沙基路上的永別〉就是這樣的故事。〈沙基路上的永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