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各為其州

前篇提到,一場「各為其州」的大混戰即將展開,從最初的《維吉尼亞方案》就開始了大州與小州的爭鬥,《維吉尼亞方案》有幾個重點: 將分為兩個議會...

在德國國會遙想台灣立法院

在柏林,參觀了德國國會大廈,19世紀末落成的建築宏偉非常。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在上面設計了玻璃拱頂後,國會更成了德國主要觀光景點...

【書評書介】官方正史多寫神話,外史更能一窺真相

書名: 被埋葬的中國共產黨史:國民黨不提起的那些事,如何改變了中(華民)國的命運? 作者:譚璐美 譯者:潘承瑤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歷史高點反倒扁

2006年,民主進步黨政府鄭文燦局長主政的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台灣國際影視博覽會」,「慶祝台語電影50週年」為其系列活動之一,由國家電影資料館承辦...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八:華盛頓重出江湖

前文提到美國因為財政與經濟問題,遍地都是起義、抗稅暴動,當鄉民們起義,美國的中央,也就是《邦聯條例》下的大陸議會,幾乎什麼都不能做...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九:黑箱大會

代表們到齊,華盛頓主持,在費城獨立廳,美國建制即將開始,但是第一項提議卻非常的「不民主」,因為代表們認為討論的事務會引起軒然大波...

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四)

(接續) 如何打破惡性循環 不能否認,儒家對於精神層面的境界非常崇高。「天人合一」、「反求諸己」及「無入而不自得...

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三)

(接續) 不鼓勵思考 除了階級制度以外,華人還有一個很可怕的問題:理盲和濫情。這來自於中國歷來不鼓勵獨立思考的文化傳統。...

【馮光遠的情書】我愛Karmann Ghia

第一次見到Karmann Ghia,是在大四的時候。 有天上學(輔大),經過漢口街一條巷子,在家咖哩店門口遇見她,才瞄第一眼,就被她的外型吸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