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性史──1926年北京大學超展開的科學研究

1926年的冬天,北京的《京報副刊》刊登了一篇〈一個寒假的最好消遣法〉。這篇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 「陰慘慘的天氣,虎虎虎的北風,刮得人心冷膽寒...

【眷村想想】村裡村外:蒙古烤肉香、白雪舞廳和風化區

我1959年在光大一村出生,從童年到小學時代,附近還看得到稻田、溪流、牛車,走十幾分鐘到中華路則有夜市小吃。一晃眼40多年,眷村已改建高樓國宅...

【東南亞想想】緬甸:謎樣的改革(上)

上個月中,我的緬甸朋友,《The Irrawaddy》出版集團(伊洛瓦底江,緬甸最重要的河流,象徵孕育土地的母親河)的創辦人暨總編輯Aung...

台灣會被「內向性」拖垮,還是正走在重建價值之路?

2014最後一日,夜越深越見寒冷的氣溫,擋不住不斷湧入盆地參加跨年倒數的人流。人都往東區去了,住家附近街道,不到九點便反常地安靜下來,不見人...

沒有人注意的百年紀念:1915年台灣全島一統格局初成

「理蕃事業到此即為最終良果。永久不忘。」──《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1月15日 100年前被視為應該「永久不忘」的大事在今天好像沒什麼人注意。...

從一個用力宣傳投票的故事 看台灣的罷免不得宣傳

今年的西洋情人節,台灣人民將在睽違20年後再度行使(或忘記行使,讓制度替你投下反對票)憲法賦予的罷免權。這則新聞,前陣子更因為「不得宣傳」、...

【眷村想想】我爸爸是台灣人老芋仔

老爸是1929年出生的榮民,也就是俗稱老芋仔,我家兄弟姊妹都在眷村出生長大,直到出社會,竹籬笆世界和我們密不可分。 老爸國民黨黨齡超過40年...

從小旅行看見青創商機 台灣產業的在地出路

從近年來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在上一世紀帶來台灣經濟奇蹟的出口產業已不再是台灣經濟成長的良方。部分意見認為...

歡笑、恐懼與虛偽:論言論自由與嘲諷

「笑聲可以讓村民在短暫的片刻裡,不再在意害怕的感覺。但是神的法規乃是透過害怕的感覺執行,而這害怕的感覺真正的名字,就是對神的畏懼。」 ──恩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