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晴空,沒雜織一朵幽雲的夏初,我閱讀作家陳芳明老師的二本書,一是聯經出版的詩評論《美與殉美》,另一是麥田出版的文學批評《很慢的果子》。...
死亡不是終點的白色恐怖迷霧
書名:《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 作者:呂蒼一、林易澄、胡淑雯、陳宗延、楊美紅、羅毓嘉 主編:胡淑雯 出版:2015年2月4日...
【眷村想想】 外省人的制式早餐──燒餅油條
曾經,我對早餐的唯一認知,就是燒餅、油條配豆漿。現在習慣了西式咖啡、麵包,能吃到道地全套外省人制式早餐,真要說是小確幸。 因為住眷村...
太陽總在黑夜後──聊電影《兩天一夜》
趁著假日空檔,若進電影院欣賞比利時導演二人組達頓兄弟的《兩天一夜》,究竟是勞動者的假日休閒,還是另類折磨呢?這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日本想想】 自己的銅像自己救:從二宮金次郎、八田與一到蔣介石
根據教育部字典釋義,銅像意指「以銅塑鑄成的人像,紀念有特殊勳勞的人。」 最近在台灣,蔣公銅像命運多舛。而在日本有一個人物,同樣是銅像,卻命運大不同...
阿公阿嬤的新竹空襲記憶
2015年適逢二戰終戰70週年紀念,台灣除了1945下半年以後才正式來台的國民黨政府,正在進行所謂「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外...
二戰修羅雨滄桑談──空襲的集體記憶
二十世紀的戰爭,全然改變了戰爭的形貌。除了毀滅性的武器逐一登場,一戰之後的「空權論」─由義大利將校杜黑(Gen Giulio Douhet...
烈焰與重生:臺灣大轟炸七十年紀念
如欲謀求和平,請先理解戰爭 Sir Basil Henry Liddell Hart 七十年前的臺灣大轟炸,改寫了臺灣歷史...
【眷村想想】 少將廠長雲鐸──回顧戰後初期的接收
中華民國政府將位於四川成都「第三飛機製造廠」遷至台灣之前,最早來台的外省人即有一批空軍技術人員,有關後續接收日本留下的物資與建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