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前後,台灣網路言論權力第一次轉移:從編輯室到能書寫辯證的「鄉民」。
- 社群興起,「速度」本身成為權力。我們從主動拉取資訊,變成了被動餵食。
- 看穿了「按讚」的虛無,Z世代延伸出一種更激進、更安靜的姿態:零貼文。
金鐘獎六十年,這是一個有意義的時間座標。它標定了一個我們曾經共同的記憶:以客廳為中心,全家人凝視匯聚於一塊螢幕的時代。電視曾是家中的爐火,一個單向、有權威,獲取世界資訊的中心管道。
談論這個座標時,想提出一個問題:你有多久沒在電視上看節目或戲劇了?
2001年,雅虎與奇摩宣布合併。在那個網路普及率剛突破千萬的年代,入口網站的新聞頻道,是一座精心規劃的圍牆花園。編輯室是守門人,他們定義了我們「應該」知道的事。此時的網路公共討論或許尚未成形,權力高度集中,而公眾的信任寄託在這些入口網站的編輯之上。
網路公民覺醒 信任從主流媒體轉向社群
隨著 Web 2.0 概念和寬頻普及,革命開始了。真正的「公共性」,始於PTT逐漸成為台灣獨大的BBS站點、以及「無名小站」為首的部落格(Blog)文化興起。
這是一個還相信論述重量的年代。言論權力發生了第一次轉移:從編輯室下放到能書寫長文、進行理性辯證的「知識份子」與「鄉民」。當PTT在2007年前後,高峰在線人數穩定突破15萬人時,這個虛擬城邦已實質上超越了多數傳統媒體所代表的公共論壇。
2009 年 Facebook「粉絲專頁」的開放申請,以及從 iPhone 到 iPhone 3G 智慧型手機帶上網路的工具普及,是決定性的轉捩點。
同年的莫拉克風災,是這股力量的巔峰證明。當主流媒體的節奏跟不上災情的即時變化時,以PTT、Plurk、Facebook等社群空間為首的網路救災資訊中心,以分鐘為單位的訊息流,展現了驚人的組織性。這是一個數位公民的覺醒時刻,信任的板塊,開始從主流媒體轉向網路社群。
資訊零時差 速度本身成為權力
資訊節奏進入了零時差的同步推播。我們從「主動拉取」(Pull)資訊,變成了「被動餵食」(Push)。「速度」本身成為權力。
「演算法」在此刻萌芽。「按讚經濟」誕生。我們不再只是書寫與討論,我們開始在網路上展演一個理想的自我。「懶人包」的病毒式擴散,標誌著「易於分享性」首次壓倒了「論述完整性」。
「權力」也在此刻全面下放給「群眾」。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是這場展演性與動員力的集體高潮。公民透過手機直播繞過電視台SNG車,透過「懶人包」設定議程。像是在flyingV平台上短短半天內募得超過六百萬台幣,登上《紐約時報》廣告,證明了連結已可被高效轉化為實力。
然而,這場盛大的公民不服從,或許也成了對岸中國政壇的震撼教育。意識到這個由社群構築的輿論廣場,是足以顛覆政權的「戰略級武器」。於是,他們開始以社交工程學的角度,拆解並學習這套「擴散」與「動員」的語法。
演算法成宰制者 社群不再連結人
2017年至今,是「異化」與「極化」的時代。YouTube與TikTok成為主流,代表「演算法」已全面接管我們的閱聽習慣。
「節奏」進入了超即時。短影音把公共討論壓縮為60秒內的情緒單元,深度思考被「最快的第一反應」所取代。「演算法」成為了宰制者,社群不再是連結「人」,而是以演算法驅動的「內容工廠」。其核心機制追求停留時間,決定了它必然偏愛「強烈情緒」。
演算法為每個用戶量身打造了一個「資訊繭房」。這使得不同立場的群體,連事實的基礎都不再共享,理性討論的空間被演算法割裂。
公共討論權力結構變得極為複雜:「表演在台上,操盤在台下」。
台上:意見領袖與政治人物,其內容被迫「展演化」,以迎合演算法與「抖內」(donate)的商業邏輯,目標不再是「說服大眾」,而是「鞏固鐵粉」。
台下:境外勢力與內容農場,他們看懂了演算法的弱點,開始系統性地「餵養」這個機制。
公共討論信任崩潰 「零糖社交」興起
於是,網路公共討論的「信任」開始崩潰了。根據路透社新聞研究所 2025 年的數位新聞報告,台灣民眾對新聞的整體信任度僅三成;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的報告也反覆揭示特定敘事(如「疑美論」)如何滲透社群。我們不再擁有一個「共同的廣場」,我們只剩下一座座訊息「孤島」。
這也是為何在TikTok滲透率極高的Z世代中,會流行起「零糖社交」。
或許這個世代的部分年輕人,厭倦了那種「高糖份」、「高熱量」的展演壓力。看穿了「按讚」的虛無,於是延伸出一種更激進、更安靜的姿態:「零貼文」(Posting-Zero)。他們拒絕讓自己的「主體性」被演算法「最適化」,拒絕成為「內容工廠」的原料。他們選擇「靜音」。
當公共討論的空間,已經被「資訊繭房」所割裂、被「境外操盤」所污染、被「演算法」所綁架,導致「理性對話」不再理性時,選擇「靜音」與「退出」,便成為了個體維持中立、理性、客觀的微妙手段。
四分之一世紀,我們從「共同的客廳」出發,以為走向了「無限的廣場」,最終卻發現自己被困在「手機的繭房」。
最後想問:你還記得自己上一次在PTT留言是什麼時候嗎?
或者,你還記得2019年12月31日凌晨,PTT網友「nomorepipe」於八卦版發了一篇名為「[問卦] 武漢疑爆發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群聚感染?」的貼文嗎?
那篇被譽為「護國神文」的貼文,也許是PTT時代公共討論與公民覺醒的最後一道光芒。它提醒著我們,這個廣場曾經擁有的、最良善、最能改變世界的「真實力量」。而我們,又該如何從「資訊繭房」中突圍,重新找回那份「基於知識的理性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