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藉閱兵塑造解放軍具備主導區域衝突的形象,鞏固其在印太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 中國正力圖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其策略更趨向漸進與選擇性。
- 全球局勢將持續走向碎片化,上合組織與金磚國家尚難真正挑戰既有國際體系。
中國於2025年9月3日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並伴隨盛大的閱兵儀式。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同台,立即引發國際高度關注。基此,本期特別摘譯八篇國際重要智庫及媒體報告,追蹤觀察全球政經脈動。
北京展新武力 意在威懾美國及其盟友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於9月2日發布《中國軍力十圖解》(China's Military in 10 Charts)。報告指出,中國加速推進軍力現代化,使解放軍逐步具備全球作戰能力。在習近平主導下,國防預算持續快速成長,實際軍費遠高於官方數據。透過發展遠程作戰能力、強化海空力量及加大科技投資,北京正努力在多極化格局中擴張戰略影響力,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挑戰。
CSIS亦於9月4日發表《中國軍演及其對印太意涵》(China's Military Display and Its Indo-Pacific Message)。文章指出,北京藉閱兵展示新型武器,凸顯海空與導彈實力的提升,意圖威懾美國及盟友,塑造解放軍具備主導區域衝突的形象,並鞏固其在印太戰略格局中的地位。同時,中國官方亦試圖重塑二戰歷史,並透過展現自主研發與現代化成果,傳達抗衡外部封鎖的訊號。然而,解放軍仍缺乏實戰檢驗,加上貪腐問題嚴重,其實際戰力仍存在疑慮。
中國力圖提升在全球治理的話語權
義大利國際政治研究所(ISPI)於9月8日發表《展示替代方案:習近平對中國主導未來的訊息》(Parading the Alternative: Xi's Message for a Chinese-led Future)。報告認為,北京正展現多邊外交能力,意圖塑造美國之外的國際秩序。然而,印度仍採取有限合作態度,持續在美、俄、中等大國之間保持戰略平衡。
《外交家》(The Diplomat)於9月12日刊登《中國想要的全球治理》(What China Wants With Global Governance)。文章指出,中國正力圖提升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在人權議題上挑戰普世規範,強調「發展權」;在安全領域透過維和行動塑造國際形象;在經濟方面則維護現行體制,以維持市場與影響力。整體而言,中國屬於有限修正主義者,其策略更趨漸進與選擇性。
「動盪軸心」四國難以形成穩定聯盟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RSIS)於9月15日發表《動盪的軸心?中國在反西方集團中的侷限性》(The Axis of Upheaval? China's Limits in an Anti-Western Bloc)。文章指出,被形容為「動盪軸心」(axis of upheaval)的CRINK四國組合,即中國(C)、俄國(R)、伊朗(I)、北韓(NK),更多時候只具有象徵意義。由於中國高度依賴全球貿易,且偏好低強度衝突,加上內部分歧,這四國之間難以形成穩定聯盟,頂多對國際秩序造成干擾。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也於同日發表《無需高估威權聯盟影響》(Don't Overestimate the Autocratic Alliance)。該文認為,中、俄、北韓等國所謂的反西方聯盟極為脆弱,受制於歷史積怨、相互猜忌以及西方制裁的效力。西方不需要因他們參加北京閱兵的團結表象而過度反應。
美國應建立經濟戰略集團抗中俄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則於9月15日推出《一個有效的自由世界》(A Free World That Works)。報告示警,中俄正藉由經濟與地緣安全影響力,分化民主陣營。美國應建立「戰略性經濟集團」(strategic economic bloc),僅向具約束力的國家提供市場優惠,同時在供應鏈及關鍵礦產領域排除中俄。
外交關係協會(CFR)則將焦點放在九三閱兵前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其於9月5日發表《習近平、莫迪、普丁與新地緣政治》(Xi, Modi, Putin, and the New Geopolitics)。文章認為,美國和印度的經貿摩擦,並不等於中印外交趨近,因雙方仍存在邊境爭議、經濟與科技領域的深層矛盾。全球局勢將持續走向碎片化(fragmentation),而上合組織與金磚國家尚難真正挑戰既有國際體系。
其他精選文章: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台灣海峽最大的危險 The Greatest Danger in the Taiwan Strait, September 12, 2025.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
中國的經濟轉型:債務、人口、去全球化及2035年情境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Debt, Demography, Deglobalization, and Scenarios for 2035, September 19, 2025.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晶片封鎖中國的代價是什麼 What Would a China Chip Blockade Cost?, September 19, 2025.
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穿越美中人工智慧鴻溝:印度的優先事項 Navigating the US–China AI Divide: Priorities for India, September 19, 2025.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沒有人失去台灣:這個島嶼仍安全且穩定—目前如此 Nobody Lost Taiwan – The Island Remains Secure and Stable - for Now, September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