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中想想】一樹還是一林?三百年老榕樹守護清水

作者
《溫度》月刊
expand_circle_down

「志工有多少熱情,城市就有多少溫度」是《溫度》的創刊精神,每個禮拜的週二晚上,我們聚在一起,分享這一個禮拜的生活和自己的故事、在乎的社會議題,以及彼此的想法,這裡有上班族也有學生。我們的家鄉可能在遠方,但我們都是台中人,一起決定下個月的刊物要和市民講什麼故事。

最美的靈魂少不了生命溫度──「溫度」二字當中各有一個「人」,刊物內容都與在台中生活的你我有關,從設計的律動、空間與形態的獨特看法,進行一跨領域激盪的城市旅行美學。每期固定六個專欄:專題、社論、人物、景點、漫遊感受、與難以歸類到上述的543(或是詩、或是一段隨筆)。這些文章都來自於溫度志工的生活經驗:她逛菜市場遇到的玉女阿嬤,他曾聽過當勤美誠品那還是一片農地時,那間傳奇的咖啡店⋯⋯文章忠實呈現編輯志工的口吻語氣,仿若是他們在跟讀者說話,告訴讀者這一段段台中的故事。

溫度或許也會是讀者看過最大的刊物──B4大小,第一眼就強烈佔據讀者的視覺,打開像是閱讀報紙,照片大、希望整體排版可以像喝水般順暢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g/TaiwanYouthFoundation/

榕樹、海風、在地人

乘著海風,來到清水海濱里(塭仔寮),穿過一條又一條的鄉間小路,咦!怎麼有棵樹一直依傍在這彷彿田野畫作的風景裡呢?原來是棵見證清水海濱里歷史的老榕樹啊!午後時分,許多在地居民來到老榕樹下泡茶、聊天,談著近期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說著曾經一同有過的記憶,談天說地,徐徐的海風彷彿也參與了他們的悠閒時光。

什麼是老樹?

何謂「老樹」?其實要成為老樹是有一定條件的,根據前省政府農林廳規定老樹所需的條件有:(一)樹幹直徑1.5公尺以上或從地面算起1.3公尺處的胸圍達4.7公尺。(二)樹齡在100年以上者。(三)具有地方特性、歷史性或有學術研究價值的樹種。(四)只要達到以上任一條件的樹,就可以被稱之為「老樹」。以上述條件來看,海濱里老榕樹絕對能夠成為「珍貴老樹」,一樹成林的現象更可說是彌足珍貴。

今,不如昔

「阿伯,你們以前小時候也會在榕樹旁邊玩耍嗎?」我用台語問著,「對啊!以前我們都在前面這裡跑來跑去!」阿伯們回答著,並開始娓娓道來老榕樹與他們之間的回憶:「以前還會牽牛來這裡散步。」有位阿伯手比著老樹前的空地這麼說著。

老榕樹鄰於海濱里信義公廟旁,另一位阿伯指著廟說道,興建信義公廟時,老榕樹早已存在,「不過關於老樹的由來和歷史就不太清楚了,真的太久遠了」阿伯說。

「而且以前這棵樹比現在更大!」阿伯起身並大動作的比劃著,以前因為要將附近的土地填平改成水泥來建造活動中心、涼亭,因此當時把部分的旁枝處理掉,十分可惜。

經過在地居民一句接著一句地敘述著,從分享的內容當中,深深感受到老樹與他們的連結和情感,老樹就像是長輩、也像是朋友,一同經歷了好多好多回憶,是兒時的玩伴,更是一直守護在身旁的朋友,這不僅是一棵珍貴的老榕樹,更是見證清水記憶、守護清水歷史的300年老榕樹。

不變的守護 

曾幾何時,我們不再放慢腳步觀察周遭事物,不再願意花費時間與大自然對話,反而年幼的時候,因為充滿著好奇心,總是細心地觀察著家裡附近的花草、植物,如果有新的發現,就可以開心一整天;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課業的忙碌,我不再和那些陪伴我長大的植物們互動,你我都有著同樣的經驗嗎?有多久沒有關心那些默默陪伴你我身旁的它們,只要你願意停下腳步回頭看看,就會發現它們一直都在,守護清水300餘年的海濱里老榕樹亦是如此,值得你我去關心,並一同紀錄下它那壯觀的樣貌,讓此清水秘境生生不息。(文、圖 / 林思妤)

 

[老榕樹。小檔案]
地點:台中市清水區海濱里(海濱社區活動中心旁)
樹齡:300餘年

(本文出自溫度月刊2017年1/2月號,經該刊同意轉載。刊物出版於https://issuu.com/takeyoufl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