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短促的,藝術才是永遠。」 ──陳植棋 陳植棋(1906-1931)這個充滿傳奇的名字,你或許很少聽過;但是在台灣近代歷史與美術中...
【日本想想】 跟流行賞櫻花?自拍之餘你可以更懂得日本文化
春日到來,花飄落、櫻吹雪的場景在日本的各個角落夢幻展開,日本人抓緊每個假日、每次空檔,鋪開野餐墊,和家人、好友、同事們坐在櫻花樹下賞花、吃喝、談笑...
台灣流行音樂:沒有政策資源大力支持 卻有支持創作的社會資本
台灣流行音樂歷經百年的發展,期間因日本殖民與中國移民活動帶來的次文化交融,使得流行音樂的商業模式也推陳出新,音樂的聆聽方式與傳播型態亦產生改變改變...
內湖女童被殺事件後,何以後續出現兩難困境?
本文針對何以重大事件發生後,會發生各個層面的二元對立現象,例如廢死和反廢死,人權和醫療需求的兩難?什麼心理因素讓兩難總是出現在這種重大時刻...
從鴻海的不瞭解,看台灣代工業的新功課
四月初鴻夏戀簽約落定,看得出來鴻海急著討夏普人,或者是說整個日本社會的歡心。簽約後不久鴻海就宣布要建夏普創業者早川徳次的紀念館...
讓城市的移動服務擺脫「健全主義」思維
前不久有兩則令人錯愕的新聞,都與移動有關。一則是桃園中壢一位身障者向公車招手,公車卻都沒有停下來,導致他等了兩小時才搭上車,最後錯過預定時間的高鐵...
香港電影的生與死── 從《十年》獲獎看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復甦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 90年代以前的香港電影,在華人世界乃至西方享有盛譽,影響一代又一代觀眾對於電影的癡迷與想像...
【學與業壯遊】 被迫、徒具形式的實習,有啥意義?──大學的藝術之二十七
近年來,談到產學脫節,許多人都將實習視為一帖救方,認為實習可讓學生與企業兩相得益。有些學校將實習列入「畢業門檻」之一,不少學生認為實習經歷有助就業...
【島嶼邊緣】「十年」也是中國的敏感詞
中國為了強化網路監控,不斷擴充封鎖與審查特定的詞彙; 2015年下旬,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已經和美國網路公司(XYZ.com)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