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政策想想】 新觀念「循環經濟」:今日產品就是明日的資源

工業革命歷經近250年,歐美國家「循環經濟」的概念正在形成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聯手轉變其傳統製造,走向「循環經濟」的新模式。...

台灣人的英語自我殖民:從媒體嘲諷李全教談起

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絲毫看不出好笑的部分。台南市議會的議長李全教召開所謂的「國際記者會」後,被部分媒體揶揄嘲諷...

【京都想想】危機或是轉機?美日新同盟關係對台灣的意義

中國一連串在經濟與軍事大規模擴張、企圖取得亞洲霸權角色的行動,喚醒了美日同盟的焦慮...

前輩們,我們不怕政治 ──「330法蘭克福行動組」初衷、道歉與感謝

兩個月前,《太陽,不遠》德國特映會順利落幕。身為主辦單位的我們日前得知,「德國台灣協會總會」(以下簡稱台協)劉威良會長投書「想想論壇」...

東南亞鏡裡的台灣

在我居住的國宅周邊,除了上學、放學時風風火火的喧嘩,大部分時候都處於一種時間近乎停止的歲月靜好,便利商店或幾家較早拉開鐵門的飲食店...

北市房價登上世界巔峰之謎

近日媒體引述CNN專題報導台北市的高房價問題,並提到美國顧問公司調查顯示,台北市是全球房價最高的城市。根據內政部去年全國的房價所得比顯示...

大學個人申請的弔詭現象,不斷上演中!

聯考年代,成績排名全國第654名、PR99,能否錄取兩千個名額的醫學系?成績排名全國第4800名、PR97會名落孫山...

美軍基地與教科書:「親中沖繩」背後的真實與教訓

近來由於美軍基地問題,沖繩縣翁長知事與中央政府的連番交鋒,使得邊陲小島成為日本政治的焦點,對此,台灣不少媒體表達了對沖繩走向「親中」的憂慮...

找回一座森林 ──一場體育到公民的對決

2015年4月25日,護樹團體以「找回一座森林」,宣示對巨蛋的不滿,是臺灣體育運動與公民運動的關鍵對決!走上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