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山搖 2月6日清晨3:54,我莫名驚醒,有種忐忑的不安,彷彿有大事正在醞釀。 3分鐘後,住家整排透天厝像坐在一塊波動的海綿墊上,劇烈搖晃...
台南地震救災裡的人性:歷史傷痕處理的心理遺跡和紀念碑
災難後要救的是什麼? 天地可以包容人,但也是無情的。災難無情,做為有情的人類要做什麼和不做什麼才是救災呢?災難後要救的是什麼...
重見北門,人文才有天光
被「禁錮」長達三十九年的台北「北門」,終於在忠孝橋引道(北門高架橋)拆除後「重見天日」。在筆者看來,北門重現的意義不僅止於交通...
素人崛起替美國大選拉開了序幕
台灣在上月中剛結束總統選舉,地球另一端的美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總統初選,民主黨兩強相爭的態勢明顯,共和黨除了川普暫時一枝獨秀外...
往日崎嶇還記否? ──災後心理重建
就在小年夜凌晨,南台發生「26」強震。我們共同歷經災傷時刻與黃金救援時間的拉扯,媒體不斷報告罹難者、存活者和失蹤人數,將苦難化約為數字。事實上...
有法無人憐的考古遺址
去年靠近年末時,因為蘇花替代道路在興建過程中所引發工程與遺址保存間的爭議造成社會輿論的討論...
黨政協商裡民意與民益的平衡
立法院剛上班第一天,原本選前被供為國會改革之首要的「黨團協商即時全程公開」終於試營運。有趣的是,在這之前先開了一個是否要全程公開協商的不公開會議...
德、奧安置尋庇者的難題
原先在安置尋求庇護者問題上(本文以Asylum Seekers取代難民之意,以下簡稱尋庇者),採取人道救援且立場一致的德國與奧地利兩國...
「利用頂尖人才」與「供養頂尖人才」的差別
近日常在台灣媒體上常看到一些高教相關問題,包括人才流失、排名不佳等。有些聲音主張,應該即刻為教授加薪,而教育部也有「國際共同人才培育計畫」...